田訟
基本解釋
有關田產的訴訟。《新唐書·百官志四下》:“戶曹司戶參軍事,掌戶籍……婚姻、田訟、旌別孝悌。”《宋史·職官志三》:“左曹分案三:曰戶口……曰農田,掌農田及田訟。”
成語(Idiom):田訟
發音(Pronunciation):tián s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農田中發生的糾紛或爭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田訟源于古代農業社會,主要指在農田中發生的糾紛或爭議。這個成語中的“田”指的是農田,而“訟”指的是糾紛、爭議。田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耕作、種植、分配土地等方面產生的糾紛和爭議。它強調了農村社會中土地的重要性,以及土地問題所引發的紛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田訟可以用來形容各種糾紛和爭議,尤其是與土地、農田有關的糾紛。例如,可以用來形容兩個農民因為土地的歸屬問題而產生的爭執,或者用來形容兩個鄰居因為農田的使用權問題而發生爭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田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記載了一個關于田地糾紛的故事。故事中,晉國的昭公分配土地時出現了爭議,雙方因為土地歸屬問題而發生糾紛,最終得到了公正的解決。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田訟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田訟屬于“名詞+名詞”結構的成語,其中“田”表示農田,“訟”表示糾紛、爭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因為土地歸屬問題而發生了田訟。
2. 農村里經常發生一些田訟糾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田訟”與農田和糾紛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兩個農民在田地上爭執不休,這樣可以幫助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農田和農業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田獵”、“田父獻曝”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我們學習了成語“田訟”,老師說它是指農田中發生的糾紛。
2. 初中生:我們學校附近有一塊閑置的農田,因為土地歸屬問題,兩個農民發生了田訟。
3. 高中生:在鄉村發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關于土地使用權的田訟糾紛,這需要政府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