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伏
成語(Idiom):貼伏
發音(Pronunciation):tiē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暗中監視、盯梢,等待時機將其捉拿歸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貼伏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貼指貼身盯梢,伏指隱藏埋伏。貼伏的意思是暗中監視、盯梢目標,等待時機將其捉拿歸案。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警察或偵探等人員在追捕犯罪分子時采取的策略和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貼伏常用于描述警察、偵探等人員在追捕犯罪分子時的行動。也可以用來形容在其他情境下暗中監視、等待機會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貼伏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傳說。它是從漢代開始使用的,最早出現在《漢書·律歷志》中。在古代,貼伏是一種常見的追捕犯罪分子的策略,因此逐漸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貼伏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和賓語組成。動詞貼表示監視、盯梢,賓語伏表示隱藏、埋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警察貼伏在街角,等待著犯罪嫌疑人的出現。
2. 偵探們貼伏在目標的住處,準備抓捕犯罪團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貼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警察或偵探貼在目標身上,暗中盯梢,等待時機將其捉拿歸案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追捕、偵查相關的成語,如“秋后算賬”、“打草驚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警察貼伏在小巷口,等待著小偷的出現。
2. 初中生:偵探們貼伏在嫌疑人的住處,準備抓捕犯罪團伙。
3. 高中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貼伏,警方最終成功將逃犯抓獲歸案。
4. 大學生:在追捕犯罪分子時,警方常常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貼伏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