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亢
基本解釋
不舉。《穀梁傳·僖公十六年》:“故五石六鷁之辭不設,則王道不亢矣。” 范寧 注:“不遺微細,故王道可舉。”
成語(Idiom):不亢
發音(Pronunciation):bù k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傲慢,不張狂,不自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亢是指人的態度謙虛、不傲慢、不張狂,不自以為是。它強調人應該保持謙遜的心態,不驕傲自滿,不過分自信。不亢的人懂得尊重他人,不會過于夸大自己的能力或地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亢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謙虛低調、不炫耀自己的才能或成就。也可以用來勸告人們要保持謙遜的態度,不要過于自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有一個叫孟子的哲學家,他是中國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孟子在一次與另一位哲學家的辯論中,對方自稱“天下第一”,而孟子卻說“天下無亢”。他的意思是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沒有缺點,每個人都應該保持謙虛的態度。后來,人們將孟子的這句話作為成語傳承下來,并用來形容謙虛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不”表示否定,“亢”表示驕傲、自大。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很有才華,但他一直保持著不亢的態度。
2. 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從不張揚,一直保持著不亢的心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亢”相對比來記憶這個成語。亢字形狀類似于一個人的頭部,而“不亢”則表示不要讓頭部變得過大,即不要驕傲自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謙虛、自信相關的成語,如“謙虛謹慎”、“自信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他,因為他成績好又不亢。
2. 初中生:他雖然是班級的領導,但他從不驕傲自滿,一直保持著不亢的態度。
3. 高中生:在面對成功和榮譽時,我們要時刻保持謙虛的心態,不亢不卑。
4. 大學生:成功并不意味著可以放縱自己,我們應該保持不亢的心態,繼續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