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提溜
基本解釋
亦作“ 打滴溜 ”。方言。謂人或物因懸空掛起而晃動。《醒世姻緣傳》第九回:“我開了門,一像個媳婦子扳著咱那門桄打滴溜哩!”《中國歌謠資料·褡連兒搭》:“麥子磨成面,芝麻磨成油,黃瓜上了架,茄子打提溜。” 楊朔 《三千里江山》不是尾:“我直長直長也長不大!志愿軍爺爺告訴我說,大年五更捽著門栓打提溜,就拔高了。”
成語(Idiom):打提溜
發(fā)音(Pronunciation):dǎ tí l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物以極快的速度迅速離開。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提溜是一個口語化的成語,其中的“打”指的是迅速地離開,而“提溜”則表示快速地移動。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或物以極快的速度離開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突然離開的情況,常見于口語和民間故事中。可以用來描述人們在面對危險、緊急情況或者想要逃避某種不愉快的場景時的迅速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guān)于“打提溜”成語的具體起源尚無確切記載。然而,人們普遍認(rèn)為這個成語可能源于民間故事、俚語或者口頭傳統(tǒng)。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打提溜”由三個詞組成,分別是“打”、“提”和“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有人喊他名字,就打提溜地逃走了。
2. 我們在游樂園玩得太晚了,害怕錯過最后一班公交車,于是打提溜地離開了。
3. 小偷看到警察走過來,連忙打提溜逃離了現(xiàn)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離開時迅速拍打著自己的背包(打),然后迅速地提起腳步(提),以極快的速度溜走(溜)。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飛奔”、“如箭在弦”等,來擴(kuò)充對于形容快速行動的成語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看到老師生氣了,就打提溜地回到座位上。
2. 初中生:放學(xué)后,我們打提溜地去圖書館借書。
3. 高中生:考試結(jié)束后,同學(xué)們打提溜地離開教室,慶祝放假的到來。
4. 大學(xué)生:聽到教授說要進(jìn)行一場突然的測驗,同學(xué)們紛紛打提溜地回到宿舍復(fù)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