賫詣
成語(Idiom):賫詣(zhēn yì)
發音(Pronunciation):zhē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言行態度謙虛謹慎,不自負自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賫詣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賫”指的是謙虛,謹慎;“詣”指的是到達,達到。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謙虛謹慎的態度,不自負自滿,追求更高的境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能夠謙虛謹慎,不自滿自足,積極追求進步和提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有記載:“諸葛亮臥病,司馬懿去看他,亮曰:‘君臣之義,無不知也。’懿曰:‘不能不親見,何以見我之孤負也?’此言謙虛而不自滿,后人稱之為賫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非常賫詣,總是虛心學習,不斷提高自己。
2. 老師對學生的成績給予了高度的贊揚,但學生依然保持著賫詣的態度,謙虛地表示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賫詣”拆分成“賫”和“詣”兩個部分,其中“賫”可以聯想為“謙虛”,“詣”可以聯想為“達到”。通過將這兩個詞語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形象,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謙虛謹慎相關的成語,如“謙虛謹慎”、“謙遜有禮”等,加深對這一主題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成為一個賫詣的學生。
2. 初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保持賫詣的態度,不放棄。
3. 高中生:通過不斷努力,我相信我能夠達到賫詣的境界。
4. 大學生: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們要保持賫詣的心態,不斷進步。
5. 成年人: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應該保持賫詣的態度,不自滿自足,不停止學習和提高。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賫詣”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