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蒙
基本解釋
(1). 山東省 蒙山 的別稱。因在 魯 東,故名。《論語·季氏》:“夫 顓臾 ,昔者先王以為 東蒙 主。” 楊伯峻 注:“ 東蒙 ,即 蒙山 。” 唐 高適 《魯郡途中遇徐十八錄事》詩:“前臨 少昊 墟,始覺 東蒙 長。”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擄掠》:“妖氛霧起濛濛,濛濛,昏 岱岳 ,撼 東蒙 。”
(2). 陜西省 終南山 山峰名。 宋 陸游 《次韻和楊伯子主簿見贈》:“猿啼月落青山空,舊隱夢寂思 東蒙 。”《老學庵筆記》卷九:“ 東蒙 蓋 終南山 峰名…… 種明 《東蒙新居詩》亦云:‘登遍 終南 峰, 東蒙 最孤秀。’”
(3).道家指 東海 仙境中的山。《云笈七籤》卷十二:“高奔日月吾上道……駕歘接生宴 東蒙 。” 張君房 注:“ 東蒙 , 東海 仙境之山也。”
英文翻譯
1.a surname
成語(Idiom):東蒙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m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東方的草原,也用來比喻廣闊的草原或未開墾的土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蒙一詞源于古代的地名,原指今天的蒙古國東部地區。在中國,東蒙一詞經常用來形容廣袤的草原,也可以比喻未開墾的土地。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大自然的壯麗景色或者比喻事物的廣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觀,比如廣袤的草原、遼闊的天空等。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領域或者問題的廣闊或未開發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東蒙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左傳·宣公十年》。故事中,當時的晉國正面臨著匈奴族的入侵,國君向晉國的大臣征求對策。其中一位智者說:“東蒙之地,廣袤無垠,可遷徙百姓,避免戰亂。”這個故事中的“東蒙”一詞就是指廣袤無垠的草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東蒙”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東”和“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草原就像是一片東蒙,一眼望不到邊。
2. 我們的事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說是一片東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東蒙”與廣袤的草原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片廣闊的草原上,眼前是無邊無際的景色,這樣就能夠聯想到“東蒙”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和歷史來進一步學習“東蒙”的背景和意義。同時,也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西域”、“南疆”等,來拓寬對地域性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去東蒙的草原上騎馬。
2. 初中生:無論是東蒙的草原還是西域的沙漠,都是我向往的地方。
3. 高中生: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遠,像東蒙一樣廣袤無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