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歉
基本解釋
亦作“ 饑嗛 ”。缺糧;莊稼收成差。 南朝 齊 蕭子良 《陳時政密啟》:“穀價雖和,比室饑嗛,縑纊雖賤,駢門躶質。” 宋 秦觀 《越州請立程給事祠堂狀》:“吾州更饑歉札癘之后, 程公 實撫養(yǎng)而教誨之。”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楔子:“只因年歲饑歉,難以度日。”
成語(Idiom):饑歉(jī qiàn)
發(fā)音(Pronunciation):jī q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饑餓到極點,沒有食物可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饑歉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饑意為饑餓,歉意為缺少、短缺。這個成語形容人們因為長時間沒有食物而饑餓得無法忍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饑歉常用于描述極度饑餓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災難、饑荒等情況下的苦難和困境。也可以用來比喻其他方面的極度缺乏,如知識饑歉、資源饑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荀子·勸學》中有這樣一段話:“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困者易為衣,難者易為居。若人之為人也,饑歉不能動其志。”這句話意味著饑餓和缺少并不能動搖一個人的意志和決心。后來,人們將“饑歉不能動其志”中的“饑歉”作為一個成語來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那個貧瘠的山區(qū),人們經(jīng)常面臨饑歉的困境。
2. 雖然他們生活在貧困的環(huán)境中,但是他們從不因為饑歉而放棄希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饑餓的人面對著空盤子,表示他已經(jīng)饑餓到?jīng)]有食物可吃的地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饑餓和缺少相關的成語,如“餓虎撲食”、“窮途末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餓得快要饑歉了,媽媽快給我做飯吧!
2. 初中生:在那個偏遠的山區(qū),很多人因為長時間沒有水和食物而饑歉。
3. 高中生:這本書真是知識的寶庫,可以幫助我們擺脫知識饑歉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