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準
基本解釋
已確立的準則。《宋書·文帝紀》:“夫舉爾所知, 宣尼 之篤訓,貢士任官,先代之成準。”
成語(Idiom):成準(chéng zhǔn)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g zhǔ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為舉止規矩端莊,符合規范標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準是由“成”和“準”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成”表示達到、完成,“準”表示標準、規范。成準的含義是指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規矩端莊,符合規范標準。這個成語強調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要合乎規范,做事情要有分寸,不可過分或不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準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儀態、言行或工作態度是否規范。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有教養、有修養,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行為不當、不合規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成準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它的含義與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有關。在儒家文化中,強調個人修養和行為準則的重要性,成準成為了衡量一個人品德和素養的標準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成準”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成”作為動詞,表示達到、完成;“準”作為形容詞,表示規范、標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儀態舉止一直很成準,給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2. 這個學生做事情總是很成準,從不偏離規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準的“成”字理解為“完成”,將“準”字理解為“標準”。通過聯想,記住成準的含義是指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規矩端莊,符合規范標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成準相關的成語,如“成全”、“成人”等。同時,也可以學習相關的禮儀和行為準則,提升自己的儀態和修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那個同學,因為他的儀態舉止很成準。
2. 初中生:老師總是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成準的人,做事情要有分寸。
3. 高中生:考試時要按照考場規則行事,保持成準的態度。
4. 大學生:成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要有成準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