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嚴
基本解釋
謂中庭戒備。古代帝王元旦朝會或郊祀等大典的儀節之一。《隋書·禮儀志四》:“ 梁 元會之禮,未明,庭燎設,文物充庭……侍中奏中嚴,王公卿尹各執珪璧入拜。” 唐 鄭谷 《丞相孟夏祗薦南郊紀獻十韻》:“外肅通班序,中嚴錫慶優。”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禮詩》之四:“綵城殘月帶微霜,版奏中嚴夜未央。”
成語(Idiom):中嚴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嚴厲,態度嚴肅,言辭中不容許半點馬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中”指中間,表達的是嚴肅的態度,不可隨便馬虎;“嚴”指言辭嚴厲,不留余地。這個成語形容人的態度嚴肅,言辭嚴厲,不容許任何馬虎或疏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嚴常用于形容對待事務、工作或學習等方面的態度嚴肅,不容許任何馬虎。可以用來形容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上級對下級的工作態度,或者家長對子女的要求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嚴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齊國的大夫鮑叔牙在臨終前,將自己的草帽傳給了弟子。他囑咐弟子說:“我生前對待事務非常嚴肅,你接下來要繼承我的遺志,同樣要保持嚴肅的態度,言辭中不容許半點馬虎。”這個故事體現了中嚴這個成語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嚴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對學生的要求非常中嚴,從不容忍任何的馬虎。
2. 領導對我們的工作態度非常中嚴,要求我們做到精益求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中嚴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房間的正中間,嚴肅地對著四周的人說話,表示他的態度嚴肅,言辭嚴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嚴肅、嚴厲相關的成語,如“嚴陣以待”、“嚴格要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作業要求很中嚴,要求我們每天都要認真完成。
2. 初中生:在準備考試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的學習態度保持中嚴,不能馬虎大意。
3. 高中生:老師對我們的論文要求非常中嚴,要求我們在寫作過程中不能有任何馬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