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節
基本解釋
(1).舊時皇帝的誕辰。始自 唐玄宗 。《唐會要·節日》:“ 開元 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 源乾曜 右丞相 張説 等,上表請以是日為千秋節……至 天寶 二年八月一日刑部尚書兼京兆尹 蕭炤 及百寮,請改千秋節為天長節。”按, 玄宗 生于八月初五。 唐 杜牧 《華清宮三十韻》:“歌吹千秋節,樓臺八月涼。” 宋 趙彥衛 《云麓漫鈔》卷二:“ 明皇 始置千秋節,自是列帝或置或不置。”
(2).皇后、貴妃或太子的生日。《清史稿·禮志七》:“ 雍正 六年,始令皇后千秋節王公百官咸蟒袍補服,后準此行。攝六宮事皇貴妃千秋節,儀同皇后。”參見“ 千秋令節 ”。
(3).詞牌名。即“千秋歲”。
成語(Idiom):千秋節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qiū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千秋萬代、永久不變的節日或紀念活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千秋節是由“千秋”和“節”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千秋意指長久的時間,代表千秋萬代、永久不變的意思。節則表示節日或紀念活動。千秋節表示一個永久不變的節日或紀念活動,具有長久、莊重、神圣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千秋節常用于形容重要的紀念活動或慶典,如國慶節、春節等,也可以用來形容永久不變的紀念日,如母親節、教師節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五年》中有一則故事與千秋節的意義相關。故事中,齊國的襄公去世后,國內各地的百姓都為他舉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動,以示對他的尊敬和懷念。這個祭祀活動一直延續到后來的世代,成為了千秋節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莊重地舉行了一場千秋節,以紀念我們偉大的祖先。
2. 這個千秋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學校的建校100周年而舉行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千秋節與長久不變的紀念活動聯系起來,想象千秋萬代都會慶祝的節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節日或紀念活動相關的成語,如萬年不變、百年好合等,拓寬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莊重地舉行了一場千秋節,為了紀念我們學校的建校100周年。
2. 初中生:千秋節是一個永久不變的節日,代表著我們對祖國的深深懷念和敬意。
3. 高中生:這個千秋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科學家而設立的,以表達我們對他的崇敬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