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硎
基本解釋
山名。在今 江蘇省 蘇州市 西。又名 報恩山 、 南峰山 。硎,平整的石頭。山有平石,故名。 晉 高僧 支遁 隱居于此,因以 支硎 為號,山亦因 支遁 得名。 明 文徵明 《二月廿六日游天池諸山》詩:“西北羣山列翠屏, 天池 宛轉帶 支硎 。”參閱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續記·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六·蘇州府》。
成語(Idiom):支硎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某個事物中起主要作用的關鍵部分或關鍵人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支硎一詞來源于《左傳·哀公十年》:“百工之事,必先支硎。”意為在進行各種工作時,一定要先處理好最關鍵、最重要的部分。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事物中的關鍵部分或關鍵人物,沒有它們,整個事物就會無法順利進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支硎一詞多用于形容在某個事物中起主要作用的關鍵部分或關鍵人物。可以用來形容一個項目、計劃或組織中的核心人員或關鍵環節,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隊或企業中的核心成員或關鍵崗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支硎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由于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政治制度需要人們非常注重工作中的關鍵部分。這個成語的含義也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成為一個常用的形容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支硎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我們能否處理好其中的支硎。
2. 在公司的發展中,他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支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支硎與“關鍵部分”或“核心人物”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幅圖畫,畫出一個關鍵部分或核心人物,然后在旁邊寫上“支硎”兩個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或書籍,了解更多關于支硎的使用場景和故事起源。也可以通過與他人討論,了解不同人對于支硎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支硎,沒有她我們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2. 初中生:爸爸是我們家的支硎,他工作很辛苦,但我們一家人都很依賴他。
3. 高中生:在這個團隊中,每個人都是支硎,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取得成功。
4.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找到一個好的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支硎。
通過以上學習指南,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學習詞語“支硎”。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