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牖
成語(Idiom):納牖
發音(Pronunciation):nà y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招收有才能的人,為國家和社會增添人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納,接納;牖,窗戶。形容招收有才能的人才,為國家和社會增添人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形容招收人才,提倡人才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說有個人家的窗戶常常被馬匹踢破,主人每次都修補,結果馬匹還是會再次踢破。于是主人決定拆掉窗戶,結果房間里變得陰暗潮濕,不再適宜居住。這個故事比喻人才被忽視或排斥,將會對國家和社會帶來損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短語,主謂賓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國家應該納牖英才,為國家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 這家公司一直重視人才的培養和納牖,因此發展迅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納牖”拆分為“納”和“牖”,“納”可以聯想為接納,而“牖”可以聯想為窗戶。通過將這兩個詞聯想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人才招收和利用相關的成語,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寧折不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應該納牖優秀的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
2. 初中生:學校應該納牖各方面的人才,讓學生們有更多的學習資源。
3. 高中生:大學應該納牖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領導者。
4. 大學生:企業應該納牖有潛力和創造力的畢業生,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5. 成年人:社會應該納牖各行各業的人才,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