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帟
成語(Idiom):重帟
發音(Pronunciation):zhòng z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德行高尚,言行嚴肅莊重,不輕浮放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重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三十一年》中,原指周公請命辭讓時的言辭和儀態莊重嚴肅。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莊重,不輕浮放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重帟一詞常用于贊美人的品德高尚和舉止莊重,可以用來形容有修養的人,也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的贊賞和尊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左傳》記載,重帟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46年,當時周公辭讓給叔父的時候,他的言辭和儀態非常莊重嚴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被稱為“重帟”。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莊重,不輕浮放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重帟”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舉止莊重,言談嚴肅,真是一個重帟的人。
2. 她為人正直,不輕易放縱自己,是一個重帟的女孩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重帟”與莊重、嚴肅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聯想。例如,想象一個人穿著一身莊重的衣服,舉止嚴肅地走在路上,以此來幫助記憶“重帟”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品德高尚、行為莊重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言行舉止”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做一個重帟的人,不能亂扔垃圾。
2. 初中生:他的行為舉止都非常重帟,是我們班的榜樣。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主席,她一直以來都展現出了重帟的形象,深受同學們的尊敬和喜愛。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應該培養重帟的品質,不僅在學術上嚴謹,也要在生活中守禮守規矩。
5. 成年人:他是一個重帟的公務員,工作認真負責,從不利用職權謀取私利。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