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zhī dǐng dǒng ㄅㄨˋ ㄓㄧ ㄉㄧㄥˇ ㄉㄨㄙˇ不知薡蕫
謂愚昧無知。 明 董斯張 《吹景集·俗語有所祖》:“吾里( 烏程 )謂愚者曰不知鼎蕫。《爾雅·釋草》云:‘蘱,薡蕫。’《注》:‘似蒲而細。’不知薡蕫者,豈不辨菽麥意乎?”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知薡蕫
成語(Idiom):不知薡蕫 (bù zhī xiāng dōng)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hī xiāng d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無知無能,不懂事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知薡蕫源自《詩經·小雅·巷伯》:“巷伯之館,其墻蔽薡。”薡蕫是指墻上的蔓草,比喻無知無能、不明事理的人。成語“不知薡蕫”用以形容人不懂事理,缺乏常識或知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言行愚昧,不明事理,或者對某個領域的知識一無所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不知薡蕫”出自《詩經》,是古代詩人以蔓草比喻無知無能的表達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字的成語,由“不知”和“薡蕫”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出來,真是個不知薡蕫的人。
2. 小明對歷史一竅不通,真是不知薡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薡蕫”理解為蔓草,而“不知”則表示不知道。結合成語的意思,可以想象一個人不知道墻上的蔓草,表示他對事物一無所知,不明事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更多的成語,擴大詞匯量,可以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2. 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增加自己的見識和知識儲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知薡蕫,連最簡單的題目都做不對。
2. 初中生:她對科學一竅不通,真是個不知薡蕫的人。
3. 高中生:他對歷史一無所知,真是個不知薡蕫的家伙。
4. 大學生:這么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出來,你真是個不知薡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