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癡
基本解釋
[釋義]
(1) (形)智力低下;傻。
(2) (名)智力低下的人。
[構成]
偏正式:白(癡
[例句]
他是個白癡。(作賓語)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白癡病) idiocy
詳細解釋
◎ 白癡 báichī
[idiot] 由于大腦不完全的或變態的發展所造成的智力極端落后,通常是先天的或產生于兒童早期疾病或損傷對發育所起的阻礙作用
(1).一種精神幼稚病。患者智力低下,動作遲鈍,輕者語言能力很低,重者生活不能自理。亦泛指智能低下、言行不合情理。《左傳·成公十八年》“ 周子 有兄而無慧” 晉 杜預 注:“不慧,蓋世所謂白癡。”《漢書·昌邑哀王劉髆傳》“清狂不惠”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蘇林 曰:“清狂,如今白癡也。” 清 秦篤輝 《平書·物宜上》:“ 梁武帝 捨身佛寺,羣臣以錢一億萬奉贖,表請還宮,三請乃許。此非白癡,即兒戲耳。” 冰心 《南歸》:“我寧可做一個麻木、白癡、渾噩的人,一生在安樂、卑怯、依賴的環境中過活。”
(2).白癡病人。亦指智力低下者。 曹禺 《原野》序幕:“他是個白癡,無父無母,寄在一個遠親的籬下,為人看羊,斫柴,做些零碎的事情。” 張賢亮 《靈與肉》:“那個兒子后來成了一個白癡。”
成語(Idiom):白癡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c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智商低下、愚笨無知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癡一詞由“白”和“癡”兩個字組成。其中,“白”表示無知、愚昧,“癡”表示愚笨、遲鈍。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智商低下,缺乏理智和判斷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癡一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愚笨、無知,或者做出愚蠢的決策。這個成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均可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癡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中。小說中的人物賈璉被形容為“白癡”,意味著他智商低下、思維遲鈍。這個形容詞隨后被廣泛使用,成為一個常用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癡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被認為是個白癡,因為他總是做出愚蠢的決策。
2. 她長得很漂亮,但是她的智商卻像個白癡一樣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白”和“癡”兩個字的形象與智商低下、愚笨無知的概念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腦袋里一片空白,然后再想象這個人愚笨無知,就可以很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智商、智力相關的成語,例如“聰明才智”、“智勇雙全”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并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數學成績太差了,簡直是個白癡。
2. 初中生:我不喜歡他,他老是做出一些白癡的舉動。
3. 高中生:他雖然聰明,但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得像個白癡。
4. 大學生:那個學生在考試中答錯了所有問題,真是個白癡。
5. 成年人:他在投資上犯了一個白癡的錯誤,導致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