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耶穌受難日
發音(Pronunciation):Yē sū shòu nàn r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基督教紀念耶穌受難的日子,也泛指悲痛、痛苦的日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耶穌受難日,即指基督教的復活節前的一天,紀念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日子。這一天被視為基督教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也是基督教徒進行反思、懺悔和祈禱的重要時刻。在漢語中,這個詞語也用來形容人們經歷的痛苦、困難和不幸的日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個人或集體經歷的困苦、痛苦和不幸的日子。可以用來形容某個時期的艱難時刻,或者某個人遭受打擊、受傷或遭遇不幸的時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該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基督教的復活節傳統。根據圣經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經歷了極大的痛苦和折磨。耶穌受難日是基督教教徒紀念這一事件的日子,也是一個重要的宗教節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耶穌受難日”+ 動詞/形容詞/副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他失去親人的那一年,他度過了許多耶穌受難日。
2. 這個國家經歷了許多耶穌受難日,但最終戰勝了困難,走向了繁榮。
3. 面對公司的倒閉,他度過了自己的耶穌受難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耶穌受難日”與基督教的復活節傳統聯系起來,聯想到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痛苦經歷。也可以通過與個人經歷中的困苦和痛苦相聯系,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耶穌受難日的宗教和歷史背景,以及基督教的其他重要節日和紀念活動。同時,可以學習其他與痛苦、困難相關的成語,擴展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在考試失敗的那一天,我度過了自己的耶穌受難日。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離別給我帶來了很大的痛苦,那段時間我過得像是耶穌受難日一樣。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度過了自己的耶穌受難日,但最終我成功地克服了困難。
4. 大學生(19-22歲):在實習期間,我遇到了很多挑戰和困難,那段時間真的像是耶穌受難日一樣。
5. 成年人(23歲以上):在失去親人的那一年,我度過了許多耶穌受難日,但我學會了堅強面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