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伯
基本解釋
五個霸主。(1)指 夏 昆吾 , 殷 大彭 、 豕韋 、 周 齊桓公 、 晉文公 。《莊子·大宗師》:“ 彭祖 得之,上及 有虞 ,下及五伯。” 成玄英 疏:“五伯者, 昆吾 為 夏 伯, 大彭 、 豕韋 為 殷 伯, 齊桓 、 晉文 為 周 伯,合為五伯。”(2)指 春秋 齊桓公 、 晉文公 、 宋襄公 、 楚莊公 、 秦繆公 。《呂氏春秋·當務》:“備説非六王五伯。” 高誘 注:“五伯, 齊桓 、 晉文 、 宋襄 、 楚莊 、 秦繆 也。” 明 沉采 《千金記·定謀》:“五伯當年勢迭興,讀書牛角戴鋤行。”(3)指 春秋 齊桓公 、 晉文公 、 楚莊王 、 吳王 闔閭 、 越王 句踐 。《荀子·王霸》:“雖在僻陋之國,威動天下,五伯是也……故 齊桓 、 晉文 、 楚莊 、 吳 闔閭 、 越 句踐 ,是皆僻陋之國也,威動天下,彊殆中國。”(4)指 春秋 齊桓公 、 宋襄公 、 晉文公 、 秦穆公 、 吳王 夫差 。《漢書·諸侯王表》:“故盛則 周 、 邵 相其治,致刑錯;衰則五伯扶其弱,與其守。” 顏師古 注:“伯讀曰霸。此五霸謂 齊桓 、 宋襄 、 晉文 、 秦穆 、 吳 夫差 也。”
(1).同“ 五百 ”。《新唐書·蘇世長傳》:“初在 陜 ,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撻于廛,五伯疾其詭,鞭之流血, 世長 不勝痛,呼而走,人笑其不情。” 宋 岳柯 《桯史·蠲毒圖》:“﹝ 王涇 ﹞減死黥流,杖脊朝天門,中使涖焉,方覬其速斃, 涇 貨五伯下其手,卒得活。”
(2).指 東漢 鄧彪 等五人,因字號中皆帶“伯”字,故稱。《后漢書·鄧彪傳》“ 鄧彪 字 智伯 ……后仕郡,辟公府” 唐 李賢 注引《東觀記》:“ 彪 與同郡 宗武伯 、 翟敬伯 、 陳綏伯 、 張弟伯 ,同志好,齊名, 南陽 號曰‘五伯’。”
成語(Idiom):五伯
發音(Pronunciation):wǔ b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五個人中的伯父,比喻在一群人中地位最高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伯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五指的是手指的數量,伯指的是家族中排行第一的男性長輩。五伯合在一起,表示在一群人中地位最高的人。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團體中的領導者或者地位最高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伯常常用于形容團隊、組織或者家族中地位最高的人。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公司的總經理、一個團隊的領導者,或者一個家族中的長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伯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家族制度。在古代,家族是中國社會的基本單位,家族中的長輩地位非常重要。五伯這個成語就是形容家族中排行第一的男性長輩,代表著家族的權威和地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伯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五指的是手指的數量,伯指的是家族中排行第一的男性長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五伯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商人。
2. 在這個家族中,五伯的話是最高指揮,大家都要聽從他的安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五個手指和家族中的排行第一的男性長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家族制度和家族文化,了解家族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五伯是我爸爸,他是我們家的領導者。
2. 初中生:班級的五伯是我們的班主任老師,他負責管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3. 高中生:學校的五伯是校長,他管理整個學校的教育事務。
4. 大學生:我們團隊的五伯是我們的導師,他指導我們的科研工作。
5. 成年人:公司的五伯是總經理,他負責整個公司的經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