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格
基本解釋
中途擱置。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宗藩·二郡王建白》:“三朝以來,諸建白者及策士者,往往談及此事,終齟齬中格。”《明史·熊廷弼傳》:“乞速遣將士,備芻糧,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緩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氣,毋旁撓以掣臣肘。”
合格。《宋史·選舉志三》:“不合格不得試程文,中格者依文士例試七書義一道。” 清 鄧顯鶴 《湖南靖州訓導毛府君墓志銘》:“三年大比,中格者隨解牒上之禮部,不中格者絀。”
成語(Idiom):中格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物才德出眾,品德高尚,有著非凡的氣質和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格是由“中”和“格”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中”表示居中、中心,意味著在眾人中脫穎而出;“格”表示人格、品德,意味著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因此,中格形容一個人的才德超群、品德高尚,有著非凡的氣質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格這個成語常用于贊美人物的文章、演講或社交場合。它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色并且備受尊敬的人。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位有著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領導者、學者、藝術家或運動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格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的一段對話中。孔子曾經說過:“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其中“中庸”即可理解為“中格”,表示君子應該追求中正之道,而小人則相反。這段對話表達了孔子對于人格修養和品德的重要性的看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格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中格的領導者,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2. 她的中格氣質和優雅的舉止使她成為了舞臺上的明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中格”理解為“中心的格調”。中心表示一個人在眾人中脫穎而出,格調則表示一個人的品格和氣質。這樣,可以將中格與“中心的格調”聯系在一起,幫助記住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于中格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論語》這本經典著作。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中格相關的成語,如“德才兼備”、“品德高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中格學生,不僅學習好,而且樂于助人。
2. 初中生:老師常常用中格這個詞來形容他,因為他在學習和品德方面都表現出色。
3. 高中生:他是我們學校的中格學生代表,他的領導才能和品德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