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允
基本解釋
允許。 南朝 梁 江淹 《蕭相國讓進爵為王第二表》:“避賢辭智之請,終無開允。”《新唐書·于頔傳》:“帝晚務姑息, 頔 所奏建,無不開允。” 宋 蘇軾 《乞賜光梵寺額狀》:“欲望圣慈曲從民欲,特賜本院一勅額,如蒙開允,以‘光梵’為額。”
成語(Idiom):開允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yǔ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開通、寬容、豁達的心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允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心胸開闊,寬容大度。這個詞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胸懷寬廣,不計較小事,對他人的缺點和錯誤能夠寬容包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允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特別是在人際關系中,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他人的錯誤和缺點能夠寬容包容,不計較小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開允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德充符》:“德充符問于莊子曰:‘夫子將去乎?將將奚之?’莊子曰:‘吾將游于無窮之鄉,將開允于無為之市。’”莊子用“開允”來形容他的心胸寬廣,不計較小事,對他人的缺點和錯誤能夠寬容包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開允是一個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開”表示開通、寬闊,第二個字“允”表示寬容、大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心胸開允,對他人的錯誤能夠寬容包容。
2. 作為一個領導者,他應該具備開允的心胸,能夠寬容下屬的錯誤和缺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開允”與開闊的大門相聯想,表示一個人的心胸開闊、寬容大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寬宏大量”、“寬容大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是一個開允的人,從不計較小朋友的錯誤。
2. 中學生(13-18歲):作為學生會主席,他的開允讓同學們感到很溫暖。
3.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工作中,他的開允讓團隊的氛圍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