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琴
基本解釋
晉 王獻之 卒,其兄 徽之 取 獻之 琴彈之,久而不調,乃嘆曰:“嗚呼 子敬 ,人琴俱亡。” 子敬 , 獻之 字。見《晉書·王徽之傳》。后因以“亡琴”為悼念亡弟之典實。 唐 楊炯 《從甥梁錡墓志銘》:“望吾子者,空懷倚閭之嘆;嗟余弟者,獨有亡琴之悲。”
成語(Idiom):亡琴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q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琴已經破損或失去了聲音,比喻事物已經毀壞或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亡琴”由“亡”和“琴”兩個字組成。亡琴原指琴弦斷裂,琴聲消失。后來引申為比喻事物損壞或失去原有的功能。亡琴一詞常用來形容人才的損失、器物的破損或失去原有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才流失、文化遺失、資源浪費等情況。可以用來諷刺和警示人們要珍惜和保護已有的資源和才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亡琴一詞最早見于《韓詩外傳》。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韓娥的美麗女子,她擅長彈琴。有一天,她在家中彈奏琴曲時,琴弦突然斷裂,琴聲頓時消失。韓娥感到非常傷心和失望,因為她的琴已經亡了聲音。后來,人們用“亡琴”來形容事物失去原有的功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為“亡琴”,表示琴的狀態,由動詞“亡”和名詞“琴”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企業的核心員工紛紛離職,人才流失嚴重,真是亡琴了。
2. 這座古城的文化遺失得很嚴重,亡琴一樣,讓人心痛。
3. 這本書的內容被大量抄襲,已經亡琴了,失去了原創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亡琴”。可以想象一個琴弦斷裂的琴,再想象琴聲消失的場景,以此來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亡琴”相關的成語,如“亡羊補牢”、“亡羊得牛”等,以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不小心把我的玩具琴弄壞了,現在我的琴亡了。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突然轉學了,班里少了一個組織者,像亡琴一樣。
3. 高中生:這個城市的文化遺失太多了,很多傳統技藝已經亡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