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索
基本解釋
(1).用毛制成的繩索。《新五代史·死事傳·張敬達》:“四面亙以毛索,掛鈴為警。”
(2).謂瑣細地搜求過錯。 清 鄧顯鶴 《叔父璧園府君墓志銘》:“大府責令償補,將中以危法。府君陰籍出入數為二冊,將上之,計無如何,則授意代者毛索細故,久乃摭 姚氏 官錢坐以贓。”
成語(Idiom):毛索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s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能力低微,不稱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索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毛”和“索”兩個字組成。毛指的是細小的毛發,索指的是細繩。毛索合在一起形成毛索,意思是能力低微,不稱職,形容一個人的素質和能力非常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毛索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能力低下,不稱職,表達對某人的不滿或輕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毛索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左傳》一書中。《左傳》是春秋時期魯國官員左丘明撰寫的一部史書,記載了當時各國的政治、軍事和社會狀況。《左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魯國的一位官員毛毛索索地走路,被人嘲笑為“毛索”。后來,這個故事被人們廣泛引用,成為了描述能力低微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毛索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這么毛索的人,怎么能擔任重要職位呢?
2. 這個項目的經驗要求很高,你這樣毛索的能力根本不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毛索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有著很多細小的毛發,但這些毛發卻沒有用處,不能發揮作用,從而形容一個人的能力低微,不稱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能力和素質相關的成語,如“庸碌無能”、“無能為力”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毛索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成績這么差,真是毛索。
2. 初中生:老師講課那么快,我們都聽不懂,真是毛索。
3. 高中生:他做事情總是馬馬虎虎,毛索得很。
4. 大學生:他毛索的能力連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真是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