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吏
基本解釋
舊時官府撰擬公文的吏員。 唐 皮日休 《二游詩·徐詩》:“宣毫利若風,剡紙光與月,札吏指欲胼,萬通排未闋。”
成語(Idiom):札吏
發音(Pronunciation):zhá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擔任重要職務的官員或工作人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札吏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札指的是官員的名冊,吏指的是擔任官員或工作人員的人。札吏原指擔任重要職務的官員,后來也可以用來指代擔任重要職務的工作人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擔任重要職務的人,特別是那些具有權威和影響力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政府官員、企業高層、學校領導等擔任重要職務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札吏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百官公卿表》中,用來描述擔任重要職務的官員。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并成為漢語中常見的成語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札吏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札和吏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公司的札吏,負責決策和管理重要事務。
2. 這位校長是一位有能力的札吏,他帶領學校取得了很多成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札吏拆分為兩個部分進行記憶。札可以聯想為官員的名冊,吏可以聯想為擔任官員的人。聯想這兩個部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官制和官員的職責,以加深對札吏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是學校的札吏,負責管理學校的事情。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札吏,為國家做出貢獻。
3. 高中生:政府的札吏應該為人民謀福祉,而不是謀取私利。
4. 大學生:作為一名札吏,我要努力工作,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