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問
基本解釋
書信;音問。 三國 魏 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足下所治僻左,書問致簡,益用增勞。” 宋 邵博 《聞見后錄》卷十五:“故足跡不至於門藩,書問不通於左右者,且十餘年矣。”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在京各公,弟雖多舊識,但久不通書問,殊無可托也。”
成語(Idiom):書問(shū wèn)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w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讀書和提問來獲取知識,形容求學刻苦認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書”意為讀書學習,“問”意為提問、詢問。書問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通過讀書和提問來獲取知識的含義。它強調了求學過程中的刻苦認真和勤奮努力,意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追求真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書問這個成語通常用來贊美學習刻苦、勤奮努力的人。在教育領域,可以用來鼓勵學生努力讀書、積極提問,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此外,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中勤奮鉆研、不斷學習,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書問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強調讀書學習的重要性,認為通過讀書和提問來獲取知識是一種崇高的行為。因此,書問成為了表達求學刻苦、勤奮努力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書問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書問的好學生,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閱讀和提問。
2. 這位科學家一生都在書問,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書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正在讀書和提問,以此來激發對知識的渴望和學習的動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書問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以及儒家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會書問,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好的中學。
2. 初中生:書問是提高自己知識水平的有效方法,我要多讀書、多提問。
3.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我要不斷書問,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4. 大學生:大學是學習的重要階段,我們要積極書問,探索專業知識的更深層次。
5. 成年人:工作以后,我們也要不斷書問,保持學習的狀態,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