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亂
基本解釋
亦作“歴亂”。1.紛亂,雜亂。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九:“剉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唐 盧照鄰 《芳樹》詩:“風歸花歷亂,日度影參差。” 宋 梅堯臣 《送周直儒秘校和州都曹》詩:“濕雁不起沙上嘶,君思歷亂如盎絲。” 清 吳偉業 《退谷歌》:“庭草彷彿 江 南緑,客心歷亂登高目。” 冰心 《超人》:“繁星歷亂的飛舞進來。”
(2).爛熳。 南朝 梁 簡文帝 《采桑》詩:“細萍重疊長,新花歷亂開。” 元 張雨 《燕山亭·楊梅》詞:“纖手素盤,歴亂殷紅,浮沉半壺脂水。”《天雨花》第一回:“一頭黃髮挽時新,野花歷亂簪雙鬢。”
成語(Idiom):歷亂
發音(Pronunciation):lì l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歷史經歷的混亂和動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歷亂指歷史上經歷的動蕩和混亂。形容社會秩序紊亂、政治動蕩不安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混亂和動蕩。也可用于形容個人經歷中的動蕩和困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歷亂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主父列是戰國時期的一個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在秦國時期經歷了政治的動蕩和戰爭的混亂,因此創造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歷亂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歷”表示經歷,歷史的意思;“亂”表示混亂、動蕩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經歷了多年的歷亂,終于實現了社會的穩定和繁榮。
2. 在這個時期,社會秩序十分歷亂,人們生活在恐懼和不安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歷史上的一些動蕩時期,如戰國時期、文化大革命等,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歷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動蕩時期,了解歷史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過一本關于歷史的書,里面寫到過很多歷亂的時期。
2. 初中生:歷史課上老師講到了文化大革命,那個時期社會真的很歷亂。
3. 高中生:我喜歡研究歷史,尤其是那些歷亂的時期,可以了解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4. 大學生:我們學校有一個歷史研究社團,他們經常討論歷亂時期的影響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