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桀驁不恭(jié áo bù gōng)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áo bù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傲慢自大,不顧禮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桀驁,形容人的傲慢自大;不恭,指不顧禮法。這個成語形容人行為放肆,不遵守禮節,不尊重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不顧他人感受,自以為是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不守規矩,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桀驁不恭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中國的歷史。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殘酷的統治措施,對人民實施暴政。因為他的傲慢自大和不顧他人感受的行為,人們開始用“桀驁不恭”來形容他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副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桀驁不恭,從不把別人的意見放在眼里。
2. 這個人太桀驁不恭了,居然公然違反法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桀驁不恭”拆分成“桀驁”和“不恭”兩個詞來記憶。桀驁可以聯想為一個人傲慢自大的樣子,而不恭可以聯想為不尊重他人的行為。通過聯想記憶,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目中無人”、“狂妄自大”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桀驁不恭地拒絕了老師的指導。
2. 初中生:他的桀驁不恭讓他失去了很多朋友。
3. 高中生:那個學生桀驁不恭,從不遵守校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