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曹
基本解釋
封建衙門中的差吏。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一折:“那里面又沒官僚,又沒王條,又沒公曹,又沒囚牢。”
成語(Idiom):公曹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c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之間互相勾結、互相包庇,共同行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曹原指官員,后來引申為指官場上的人物。成語“公曹”表示官員之間相互串通,共同行惡。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官場上的腐敗和黑暗現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討論官場腐敗、權力濫用等話題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曹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公曹》。這首詩原本是用來贊美官員的,但后來由于官員的貪污腐敗,人們開始使用“公曹”來形容官場上的黑暗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案件涉及了很多高級官員,看來是公曹之間的勾結。
2. 這個單位的領導層都是公曹,貪污腐敗之風嚴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曹”聯想為官員之間相互勾結、串通的場景。可以想象一群官員聚在一起,互相密謀行惡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官場的腐敗現象,以及現代社會對腐敗的打擊措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警惕公曹的存在,不做不正之事。
2. 初中生:公曹之間的勾結使得社會秩序失去了公正性。
3. 高中生:官場的公曹現象已經成為了社會問題,需要加強監督和打擊。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改變官場的公曹現象,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