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芥
成語(Idiom):拾芥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j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采摘草木的花果或者采集有用的東西。也可用來形容學習或者獲取知識的過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拾芥一詞來源于古代農業社會,芥指的是一種草本植物,拾芥即是采摘芥草的意思。這個成語后來引申為采集有用東西的意思,也可以用來形容學習或者獲取知識的過程。在現代社會中,拾芥更多地被用來比喻讀書或者學習的過程中,從各種材料或者經驗中獲取有用的知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拾芥常用于教育、學術或者工作場景中,用來形容學習的過程。可以用來表達對學習的態度以及對知識的追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拾芥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原文是“拾芥掇蕭,采薪蒙茸”。這句話描述了漢代文學家劉向的學習態度,他認為學習就像采集芥草和撿拾柴禾一樣,需要不斷努力和積累。后來,這個成語被廣泛使用,并且逐漸演變為表示學習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拾芥屬于動詞短語,由“拾”和“芥”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晚上都會花很多時間拾芥,積累知識。
2. 在網絡時代,我們可以方便地拾芥,獲取各種信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正在一個花園里拾取芥草,同時思考著學習的過程,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拾芥這個成語,還有許多與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溫故知新”,“融會貫通”等。可以進一步學習這些成語,擴大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會拾芥,努力學習新知識。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勤于拾芥,不斷積累知識。
3. 高中生:考試前,我會拾芥各種資料,為復習做準備。
4. 大學生:大學生活充實而忙碌,需要不斷拾芥,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
5. 成年人:工作以后,我仍然保持著拾芥的習慣,不斷學習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