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吏
基本解釋
觸怒官吏?!端螘ぶx方明傳》:“ 江 東民戶殷盛,風俗峻刻,強弱相陵,姦吏蜂起……一人犯吏,則一村廢業,邑里驚擾。”
成語(Idiom):犯吏(fàn lì)
發音(Pronunciation):fà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犯罪作惡的官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犯吏是由“犯”和“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犯指犯罪、作惡,吏指官吏、官員。犯吏原指犯罪作惡的官吏,后來也用來形容行為不端、作風敗壞的官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批評官員行為不端、貪污腐敗的場合,也可以用于諷刺那些不廉正的官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犯吏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官場文化。在古代,官員被視為社會的楷模,負責治理國家、保護百姓。然而,有些官員卻濫用職權、貪污受賄,甚至犯罪作惡。因此,人們創造了成語犯吏來批評這些行為不端的官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犯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貪污受賄,真是個犯吏。
2. 他雖然是個官員,但從來沒有做過犯吏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犯吏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犯吏”分為兩個部分,分別記憶“犯”和“吏”的含義。
2. 將成語與官員行為不端、貪污腐敗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官員相關的成語,如“貪官污吏”、“昏官暴君”等,以加深對官場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同學的零食,真是個犯吏。
2. 初中生:這個官員收了很多賄賂,真是個犯吏。
3. 高中生:那些腐敗的官員都是犯吏,應該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