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
基本解釋
[釋義]
(名)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能生長植物。
[構成]
并列式:土+壤
[例句]
東北土壤肥沃。(作主語)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soil; ground; pedogenesis; ped-; pedo-
詳細解釋
◎ 土壤 tǔrǎng
[soil] 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有養分,能生長植物
(1).泥土;土地。《淮南子·說林訓》:“土壤布在田,能者以為富。”《后漢書·公孫述傳》:“ 蜀 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 李賢 注:“無塊曰壤。” 宋 蘇舜欽 《昇陽殿故址》詩:“瓦礫雖費犁,土壤頗肥衍。”
(2).封地;領土。《史記·孔子世家》:“今 孔子 得據土壤,賢弟子為佐,非 楚 之福也。”《資治通鑒·晉恭帝元熙元年》:“ 魏 與我風俗略同,土壤鄰接,自 統萬 距 魏 境裁百餘里。” 唐 無名氏 《靈應傳》:“朝廷以西陲陷虜,蕪沒者三十餘州。將議舉戈,復其土壤。”
(3).指鄉里。《漢書·孫寶傳》:“ 文 ( 侯文 )曰:‘我與 穉季 幸同土壤,素無睚眥,顧受將命,分當相直。’”《后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志耳。” 楊樹達 《讀后漢書札記·光武紀上》:“土壤,謂鄉里。”
成語(Idiom):土壤
發音(Pronunciation):tǔ r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生長植物的地面,也比喻事物發展的基礎或環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由巖石破碎、有機物質和微生物混合而成的物質。在生活中,土壤不僅是植物生長的基礎,也是各種生物的棲息地。在成語中,土壤的含義延伸為事物發展的基礎或環境,指一種支持和促進事物發展的條件或背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土壤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某個環境或條件對事物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我們可以說:“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培養人才的土壤。”這句話意思是說,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培養人才所必需的基礎條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土壤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十四年》中的一段故事。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魯國的昭公派人去周國拜訪,周王乘機詢問了魯國的情況。昭公回答說:“國家的土壤貧瘠,不適合農業發展。”這段對話后來被引申為形容事物發展的基礎條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的 + 土壤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孩子優秀品質的土壤。
2. 創新的思維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土壤。
3. 公平的競爭環境是企業發展的土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可以將土壤想象成植物生長的基礎,而事物發展的基礎也需要一種土壤。這樣,就可以聯想起土壤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土壤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土壤的形成和作用,以及土壤對生態系統和農業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花園土壤很肥沃,所以種的花都長得很好。
2. 初中生: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優秀學生的土壤。
3. 高中生:社會的發展需要良好的法治環境作為土壤。
4. 大學生:創新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土壤,我們需要培養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