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豕
基本解釋
(1).狗和豬。《列子·仲尼》:“長幼羣聚而為牢藉庖廚之物,奚異犬豕之類乎!”
(2).比喻鄙賤之人。 唐 杜牧 《送沉處士赴蘇州李中丞招以詩贈行》:“處士常有言,殘虜為犬豕。”《三國演義》第二二回:“犬豕何堪共虎鬭,魚蝦空自與龍爭。”
成語(Idiom):犬豕(quǎn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quǎn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犬豕是指狗和豬,形容人行為粗野無禮、不文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犬豕的字面意思是狗和豬,這兩種動物都有一些粗野無禮、不文明的行為特點。因此,犬豕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粗野、不文明,沒有教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犬豕常常用來批評那些粗魯無禮、不懂禮貌的人。在社交場合或者日常生活中,當有人表現出不文明的行為時,可以使用犬豕這個成語來形容他們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犬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李斯列傳》中。當時,李斯擔任秦始皇的宰相,他為了表現自己的忠誠和效忠,不惜使用各種手段來維護秦始皇的統治。其中有一次,秦始皇與齊國的使者會面,李斯在會見時表現得非常粗魯無禮,讓使者非常氣憤。使者回國后,向齊國的君王報告了李斯的行為,說他就像是一只狗和一頭豬一樣粗野無禮。于是,人們就用犬豕來形容李斯的行為,后來逐漸演變成形容粗魯無禮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犬豕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別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粗野無禮,真是犬豕不如。
2. 在公共場所要注意禮貌,不要像犬豕一樣行為不文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狗和一頭豬在一起,它們的行為都很粗魯無禮,就像是犬豕一樣。將這個形象牢記在腦海中,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行為的成語,比如“豬狗不如”、“狗仗人勢”等。這些成語都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描述他人的行為特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的行為就像是犬豕一樣,沒有禮貌。
2. 初中生:那個男生總是說臟話,真是犬豕不如。
3. 高中生:在公共場合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像犬豕一樣讓人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