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衙
基本解釋
(1). 唐 代 紫宸殿 的別稱。《宋史·宋庠傳》:“ 唐 有大內,又有 大明宮 …… 大明宮 之正南門曰 丹鳳門 ,門內第一殿曰 含元殿 ,大朝會則御之;第二殿曰 宣政殿 ,謂之正衙,朔望大冊拜則御之;第三殿曰 紫宸殿 ,謂之上閤,亦曰內衙,隻日常朝則御之?!?br>(2).內衙指揮使的簡稱。掌宮廷警衛。《新五代史·唐臣傳·趙鳳》:“ 明宗 為內衙指揮使, 重誨 欲試 玄豹 ,乃使佗人與 明宗 易服,而坐 明宗 於下坐,召 玄豹 相之。 玄豹 曰:‘內衙,貴將也,此不足當之?!?br>(3).舊時衙門的內院。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堂規式》:“本縣內衙黎明擊云板七聲,外傳頭梆,該役領城門鑰匙,各書房齊集公廨辦事。”
(4).內屋。 許地山 《處女底恐怖》:“我心知道 小坡 底妹子醒了,看見院里有客,緊緊要迴避,所以不敢回頭觀望,讓她安然走入內衙。”
成語(Idiom):內衙
發音(Pronunciation):nèi y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內衙是指古代官府的行政機構,也泛指官府、衙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內衙是古代官府的行政機構,負責管理司法、治安和行政事務。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地方或機構的管理體制嚴密、有序,以及嚴格執行法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內衙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組織、機構或地方的管理嚴明,秩序井然。例如,可以用于描述一個學校、公司或政府部門的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力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內衙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導傳》中,原文是:“行內衙之政,無所阿私。”意思是說,王導在官府中行使職權時,沒有偏袒私人。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形容一個機構或地方治理嚴明、公正廉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內”是形容詞,表示內部的;“衙”是名詞,表示官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學校的管理像內衙一樣,紀律嚴明。
2. 這家公司的內部管理有條不紊,就像一個內衙一樣。
3. 這個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很高,內部管理就像一個內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笞约菏且粋€內衙的官員,負責管理和治理一個地方。這樣,將這個成語與自己的角色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地記住它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古代官府和衙門的知識,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體系的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紀律就像一個內衙一樣,大家都很守規矩。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管理就像一個內衙,不允許遲到早退。
3. 高中生:學校的紀律嚴明,像一個內衙一樣,讓我們能夠專心學習。
4. 大學生:我們學院的管理非常嚴格,就像一個內衙,要求我們遵守各項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