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艧
基本解釋
同“ 丹雘 ”。 宋 陸游 《思故山賦》:“歷市聚之雞犬,望塔廟之丹艧。”《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七年》:“從至 翠寒堂 ,棟宇不加丹艧。”《花月痕》第五回:“黃蘆匝地,悲風吹《蒿里》之音;丹艧孔涂,落日下桂旗之影。”
成語(Idiom):丹艧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w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采或筆墨極為出眾,色彩鮮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丹艧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丹”和“艧”兩個字組成。其中,“丹”指紅色,也代表美好、鮮明;“艧”指船的船首,也指船的外觀。因此,丹艧形容文采或筆墨極為出眾,色彩鮮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丹艧常用于描述文學作品、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中的精美與出色。也可以用來形容文章或詩句的華麗、優美之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邶風·丹丘之間》中有一句“丹丘之間,陶德皇皇”。其中“丹丘之間”形容了丹艧的美麗與出眾。后來,人們將“丹丘之間”中的“丹丘”改為“丹艧”,形成了現代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法真是丹艧之作,每一筆都充滿了藝術的魅力。
2. 這幅畫色彩豐富,真是丹艧一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丹艧”聯想為一艘紅色的船,船的外觀十分華麗,艷麗的顏色令人難以忘懷。通過這個形象聯想,可以更容易記住丹艧的意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藝術相關的成語,如“墨守成規”、“文不加點”等,以豐富自己的漢語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畫的圖畫色彩豐富,就像一幅丹艧一樣。
2. 初中生:這篇文章的描寫真是丹艧,讓人感受到了作者的深情。
3. 高中生:他的書法作品,每一筆都充滿了丹艧之氣,令人贊嘆不已。
4. 大學生:這幅畫的用色非常豐富,真是一幅丹艧之作。
5. 成年人:她的詩詞寫得真是丹艧,每一句都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