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詩
基本解釋
詩體之一。形成于 唐 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雙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聲韻,一韻到底,不可轉韻。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法》:“律詩難於古詩……七言律詩難于五言律詩。”亦省稱“ 五言律 ”、“ 五律 ”。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考證》:“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 太白 之作。”《紅樓夢》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百二十首老 杜 的七言律。” 清 趙翼 《陔馀叢考·五七律排》:“ 沉約 《八詠詩》……已全是五律。” 毛澤東 《給陳毅同志談詩的一封信》:“我對五言律,從來沒有學習過,也沒有發表過一首五言律。”
五言律詩(Wǔyán Lǜshī)
發音(Pronunciation):wǔ yán lǜ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五言律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它以五個字為一句,每句的字數、聲調和押韻都有嚴格的規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言律詩是中國古代文學中最重要的詩歌形式之一,它起源于唐代,成為了唐代詩歌的主要形式。五言律詩的特點是每句五個字,整首詩由四句組成,共二十個字。每句的字數、聲調和押韻都有嚴格的要求,使得五言律詩的表達更加精練、優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言律詩常常用于表達情感、抒發思考、描繪自然景物等。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慶祝活動、紀念碑銘文、禮儀詩歌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言律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文人士大夫們都非常推崇詩歌的藝術價值,五言律詩正好滿足了他們對詩歌形式的要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詩,它被廣泛傳誦,也成為了五言律詩的代表作品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言律詩的結構是每句五個字,整首詩由四句組成,共二十個字。同時,每句的字數、聲調和押韻都有嚴格的規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春江花月夜,五言律詩唯美而富有浪漫情調。
2. 他寫了一首五言律詩,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五言律詩的技巧可以是通過背誦經典的五言律詩來熟悉其結構和韻律,通過多讀多寫來加深對五言律詩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五言律詩感興趣,可以深入了解唐代的五言律詩流派和代表作品,學習更多的五言律詩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老師教我們學寫五言律詩,我寫了一首關于春天的詩。
2. 初中生:我們在中文課上學習了五言律詩的寫作技巧,我寫了一首表達對友情的思念的詩。
3. 高中生:在文學社團的活動中,我們進行了一場五言律詩的比賽,我寫了一首描繪自然景色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