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閣
基本解釋
(1).東廂的居室或樓房。古樂府《木蘭詩》:“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間牀。” 唐 任希古 《和長孫秘監伏日苦熱》:“北林開逸徑,東閣敞閒扉。”
(2).古代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 唐 李商隱 《九日》詩:“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一本作“ 閤 ”。 宋 蘇軾 《九日次韻王鞏》:“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今日個東閣玳瑁筵,煞強如西廂和月等。” 清 龔自珍 《乙酉臘見紅梅一枝思親而作時客昆山》詩:“南天初返棹,東閣正留賓。”按,此義本作“東閤”,后世閤、閣形近音同混用。參見“ 東閤 ”。
(3). 明 清 兩代大學士殿閣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參閱《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4).閣名。指 東亭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慶縣 東。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 東閣 官梅動詩興,還如 何遜 在 揚州 。” 仇兆鰲 注:“ 東閣 ,指 東亭 。”一說謂款待賓客之所。參閱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一。
東閤:東向的小門。《漢書·公孫弘傳》:“ 弘 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 王先謙 補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門,不以賢者為吏屬,別開門延之。”《后漢書·周黃徐等傳序》:“ 東平王 蒼 為驃騎將軍,開東閤延賢俊。”后因以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題長安主人壁》詩:“久廢南山田,謬陪東閤賢。” 唐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早歲思東閤,為邦屬故園。”
成語(Idiom):東閣(dōng gé)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之間互相勾結、串通,共同進行腐敗、貪污等不法活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閣一詞源于中國古代官府的建筑,它是官員們辦公、商議事務的地方。成語“東閣”比喻官員們在辦公場所密謀勾結、串通,共同進行腐敗、貪污等不法活動。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官場上的貪腐現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評論官場上的腐敗現象,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領域中的勾結、串通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東閣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當時官府中的東閣是官員們辦公、商議事務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東閣逐漸成為官員們勾結、串通的場所。因此,人們將官員們的不法行為比喻為東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些官員在東閣中密謀,共同進行貪污活動。
2. 他們利用東閣的資源,進行非法勾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官府建筑的形象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官員們在東閣中密謀勾結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官府的建筑結構和官員的職責,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東閣是官員們辦公的地方,但有些官員卻在里面做壞事。
2. 初中生:我們要警惕官場上的東閣現象,不能讓腐敗蔓延。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強監督,防止東閣問題的發生。
4. 大學生: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遠離東閣這種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