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蠻
基本解釋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的一個部落。分布于今 云南省 滇池 、 洱海 地區及 四川省 南部。 唐 時其首領參加了 南詔 政權。 后晉 天福 二年(公元937年),首領 段氏 在 云南 建立了 大理國 。 白蠻 中居今 洱海 地區者,與今白族有親緣關系。 唐 杜甫 《秋風》詩:“要路何日罷長戟,戰自 青羌 連 白蠻 。”《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東謝蠻》:“ 東謝蠻 ,其地在 黔州 之西數百里,南接 守宮獠 ,西連 夷子 ,北至 白蠻 。” 宋 蘇軾 《答任師中家漢公》詩:“威行 烏 白蠻 ,解辮請冠裾。”
成語(Idiom):白蠻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m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無禮、粗魯、野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蠻一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舉止粗魯、無禮、野蠻的形象。它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舉止粗俗,缺乏教養,不懂禮貌,沒有修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蠻這個成語在口語中使用較多,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粗魯無禮,或者用來批評某個團體或群體的行為粗野、不文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蠻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民間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白蠻的人,他舉止粗俗、無禮、野蠻,不懂得尊重他人。他的行為引起了他人的不滿和抵觸,最終被人們視為負面形象的代表。因此,后來人們就用“白蠻”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粗魯無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蠻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白”和名詞“蠻”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粗魯無禮,真是白蠻透頂。
2. 這個團隊的工作態度真是白蠻,完全不把客戶的需求放在心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舉止粗魯無禮,像一個野蠻人一樣,從而形成對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禮貌、文明相關的成語,如“有禮貌”、“文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真是白蠻,老師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這個人說話太粗魯了,簡直就是白蠻。
3. 高中生:他的舉止太野蠻了,完全沒有家教,真是白蠻透頂。
4. 大學生:他對人毫無禮貌,真是太白蠻了。
5. 成年人:這個人的行為真是白蠻,完全不懂得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