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藍頭
基本解釋
亦作“ 馬藍 ”。亦作“ 馬蘭頭 ”。亦作“ 馬攔頭 ”。野菜名。即馬蘭。也稱雞兒腸。 清 顧張思 《土風錄》卷四:“有馬藍頭可食。按《爾雅·釋草》:‘葴,馬藍。’ 郭璞 注:‘今大葉冬藍也。’俗以摘取莖葉故謂之頭。”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四:“ 汪研香 司馬攝 上海縣 篆,臨去,同官餞別江滸。村童以馬攔頭獻。某守備賦詩云:‘欲識村童攀戀意,村童爭獻馬攔頭。’馬攔頭者,野菜名。京師所謂‘十家香’也。用之贈行篇,便爾有情。” 章炳麟 《新方言·釋植物》:“﹝馬藍﹞今人摘食其芽,謂之馬藍頭。” 周作人 《故鄉的野菜》:“那時小孩們唱道:‘薺菜馬蘭頭,姊姊嫁在后門頭。’” 茅盾 《阿四的故事》:“二月里,他披著破夾襖跟在娘背后到河邊摸螺螄,到地里摘野菜挑馬蘭頭。”參見“ 馬蘭 ”。
成語(Idiom):馬藍頭
發音(Pronunciation):mǎ lán t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頭發花白,像馬的藍色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藍頭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頭發花白,顏色像馬的藍色頭。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老年人的頭發花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藍頭這個成語多用于描述老年人的頭發顏色。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對話、文章、書信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藍頭這個成語的起源有兩個說法。一種說法是來自于古代的故事,說有一位老人年事已高,頭發已經花白,顏色像馬的藍色頭,因此被人們稱為“馬藍頭”。另一種說法是來自于古代的詩詞,有一首詩中有一句描述老人頭發花白的詩句“馬藍頭白雪霜”(馬藍頭的頭發像白雪和霜一樣),后來這句詩被人們引用并形成了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已經很大了,頭發都變成了馬藍頭。
2. 爺爺的頭發已經全變成了馬藍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結構和含義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的頭發花白,顏色像馬的藍色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的頭發顏色的成語,如“白發蒼蒼”、“黑發如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奶奶的頭發已經變成了馬藍頭。
2. 初中生:爺爺久病在床,馬藍頭的頭發很有年紀的樣子。
3. 高中生:他年紀雖然不大,但由于工作壓力大,已經有了馬藍頭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