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
基本解釋
(1). 漢 儒謂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稱為“三教”。 漢 班固 《白虎通·三教》:“王者設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2).指儒家的施教內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藝、合稱“三德”。 漢 徐干 《中論·治學》:“先王立教官,掌教國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義、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藝,曰禮、樂、射、御、書、數。三教備,而人道畢矣。”
(3).佛教傳入我國后,稱儒、道、釋為“三教”。《北史·周本紀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門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后。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后。” 唐 牛肅 《牛應貞》:“學窮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儀 《輟耕錄·三教》:“上問曰:‘三教何者為貴?’對曰:‘釋如黃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則儒賤邪?’對曰:‘黃金白璧,無亦何妨;五穀於世,豈可一日闕哉!’” 魯迅 《華蓋集·補白二》:“佛教初來時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學先生談禪,和尚做詩的時候,‘三教同源’的機運就成熟了。”
英文翻譯
1.【醫】three religions
成語(Idiom):三教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j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三教指佛教、道教和儒教三種主要的宗教信仰。也用來指代各種宗教信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教是指佛教、道教和儒教三種主要的宗教信仰。佛教強調解脫苦難,道教強調修煉自身,儒教強調人倫道德。三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對于塑造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有著深遠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對于各種宗教信仰都有所了解或尊重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地方或社會上存在多種宗教信仰并存的狀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教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每種教派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和傳承。佛教起源于印度,道教起源于中國,儒教則是中國古代的國學教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教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于三教都有所了解,是一個很開明的人。
2. 這個地方三教并存,宗教氛圍很濃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教的發音“sān jiào”與“三個教室”聯想起來,每個教室代表佛教、道教和儒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三教各自的教義、歷史和文化,深入了解它們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學校學過三教的故事。
2. 初中生:了解三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
3. 高中生:大學里有專門研究三教的課程。
4. 大學生:我對三教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