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詒
基本解釋
贈送。歸,通“ 饋 ”。《左傳·文公十六年》:“ 宋 饑,竭其粟而貸之。年自七十以上,無不歸詒也。”
歸詒(guī tuī)
發音:guī tuī
基本含義:歸還,歸宿
詳細解釋:歸詒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歸指歸還,詒指歸宿。它的基本含義是指物品歸還到原處,或者人找到自己的歸宿。
使用場景:歸詒一般用于描述物品或人找到歸宿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住所或伴侶等。
故事起源:歸詒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哲學家。相傳,戰國時期的墨子曾經到許昌拜訪齊國的國君。途中,墨子撿到了一只迷路的小鳥,于是他決定將它帶回齊國。墨子把小鳥放在籠子里,并將它歸還到齊國的宮殿中。小鳥在宮殿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這使得墨子深受啟發,他認為人也應該像小鳥一樣找到自己的歸宿,于是創造了成語“歸詒”。
成語結構:歸詒由兩個字組成,歸和詒。歸表示歸還,詒表示歸宿。兩個字的結構相對簡單,但意義豐富。
例句:
1. 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歸詒,從事了他一直向往的工作。
2. 這本書是我從圖書館借來的,我明天就要歸詒給他們。
記憶技巧:要記住歸詒這個成語,可以將其與一個尋找歸宿的小鳥聯系起來。想象一下,小鳥在墨子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這個故事會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歸詒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歸宿相關的成語,例如歸心似箭、歸根到底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終于找到了他丟失的作業本,他高興地說:“我的作業本終于歸詒啦!”
2. 初中生: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流浪漢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家庭和歸宿的故事,讓人感動不已。
3. 高中生:畢業后,我希望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實現自己的歸詒。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要努力學習,為自己未來的歸詒打下堅實的基礎。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歸詒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