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藉
基本解釋
(1).不憑借;不依靠。 清 王韜 《淞隱漫錄·三怪》:“ 濟南 李大 ,業負販。捷足善走,自南詣北,往往不藉舟車。”
(2).不顧惜。 唐 布燮 《聽妓洞云歌》:“ 嵇叔夜 鼓琴飲酒無閒暇;若使當時聞此歌,拋擲《廣陵》都不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你是為人須為徹,將衣袂不藉。”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第二折:“寸心酸,五情裂,咱功名已不藉。”
成語(Idiom):不藉
發音(Pronunciation):bù j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依賴、不借助外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藉是一個漢語成語,由“不”和“藉”兩個字組成。藉在這里指的是依賴、依靠的意思。不藉意味著不依賴他人、不依賴外力,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藉主要用于形容一個人能夠憑自身的能力和智慧去完成某項任務或取得成功。也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人不依賴他人的幫助,獨立自主地做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藉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成公二年》。當時,魯國的成公二年,國內發生了一場旱災,莊稼歉收,百姓生活困難。成公問大臣們如何解決困境,大臣們紛紛建議向鄰國借糧食。而唯獨孔子說“不藉”,他認為魯國應該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依賴他國。最終,魯國通過自力更生,克服了困境,獲得了豐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藉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動詞是“藉”,賓語是“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不藉任何人的力量,憑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2. 她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從不藉別人的幫助。
3. 面對挑戰,我們要有不藉外力的勇氣和決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藉”與“不借”進行聯想,兩個詞的發音相似,意義也相近。可以通過記憶“不依賴、不借助外力”這個基本含義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相關的成語,如“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會努力學習,不藉家長的幫助,自己完成作業。
2. 初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有不藉他人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
3. 高中生:大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自己獨立生活,不藉父母的經濟支持。
4.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我們要有不藉外力的勇氣和決心,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