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鱉
基本解釋
◎ 馬鱉 mǎbiē
[leech] 水蛭
詳細解釋
水蛭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二·水蛭》。
成語(Idiom):馬鱉(mǎ biē)
發音(Pronunciation):mǎ b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腦袋不靈活,思維遲鈍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鱉是指馬的腦袋鱉似的,不靈活,反應遲鈍。用來形容人思維遲鈍,反應遲鈍,不夠機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反應遲鈍、思維遲緩、行動遲鈍等情況??梢杂脕硇稳輰W習成績差、反應遲鈍的學生,或者指某人在工作或生活中反應遲鈍、思維遲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鱉這個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匹馬和一只鱉是好朋友。一天,馬和鱉一起去找吃的,它們來到一片草地上,看到了一塊美味的草。馬看到草后,立刻猛地跑過去吃掉了,而鱉卻遲遲沒有反應過來,最后只能望著馬吃草的樣子,心中十分羨慕。從此以后,人們用“馬鱉”來形容那些反應遲緩、思維遲鈍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馬”和“鱉”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總是慢吞吞的,真是個馬鱉。
2. 這個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很差,真是個馬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馬鱉”與馬的腦袋和鱉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腦袋不靈活、反應遲鈍的形象,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形容思維遲緩、反應遲鈍的成語,如“呆若木雞”、“愚不可及”等,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他不會做加法,真是個馬鱉。
- 初中生:他的反應速度太慢了,簡直就是個馬鱉。
- 高中生:這個同學學習成績一直很差,真是個馬鱉。
- 大學生:他總是思維遲緩,做事缺乏靈活性,真是個馬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