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嘗
基本解釋
周 代廟祭名。《孔叢子·論書》:“ 孔子 對曰:‘此謂親盡廟毀,有功而不及祖,有德而不及宗,故於每歲之大嘗而報祭焉。’”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解故下》:“故知 周 之廟祭有大嘗、大烝,有秋嘗、秋烝。禘、祫者,大嘗、大烝之異語。”
成語(Idiom):大嘗(dà cháng)
發音(Pronunciation):dà ch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嘗試或體驗某種新鮮事物或新的經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嘗一詞源自《左傳·僖公二十九年》。原文是:“大嘗夫魚,無或食乎?”意為“大家一起嘗嘗這魚,有人不吃嗎?”后來引申為嘗試某種新鮮事物或新的經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嘗試新事物的經歷或體驗。適用于講述個人成長、創新創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話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春秋時期,齊國的僖公命令大臣嘗嘗一種新鮮的魚,大臣們都以為這種魚不可食用,沒有人敢嘗。直到有一個叫子胥的大臣主動嘗了一口,發現這種魚味道鮮美,于是眾人紛紛嘗試。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大嘗”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式成語,由“大”(大家)和“嘗”(嘗試)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決定大嘗一番新的創業經歷。
2. 我們應該勇于大嘗未知的領域,才能有更多的收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嘗”聯想為大家一起嘗試新事物的場景,或者想象嘗試一種新魚的味道,以便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嘗試、體驗相關的成語,如“大膽嘗試”、“一嘗兒”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想大嘗一下滑雪的樂趣。
初中生:他決定大嘗一番創作的滋味。
高中生:大學生活是一個大嘗新鮮事物的機會。
大學生:我希望能夠大嘗一下國外留學的經歷。
成年人:我們應該勇于大嘗未知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