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壇
成語(Idiom):蠟壇(là tán)
發音(Pronunciation):là t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的才能或品德高尚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蠟壇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蠟指蠟燭,壇指高大的容器。蠟壇比喻人的才能或品德高尚出眾,如同高大的蠟燭容器一樣,閃耀著光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蠟壇常用于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出眾,可以用來贊美他人的優秀表現,或自嘲自己的不足之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有一位名叫趙明的學者,他在科舉考試中表現出色,被選中參加了皇帝的宴會。在宴會上,趙明見到了許多才華橫溢的人,感到自己的才能相形見絀。于是他寫了一篇自嘲的文章,自稱自己是一個蠟壇,與其他人相比平庸無趣。這個故事流傳下來,蠟壇就成了形容人才能或品德高尚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音樂方面的才華真是蠟壇一般,無人能及。
2. 她的勤奮和努力使她成為了一個蠟壇,備受贊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高大的蠟燭容器,代表著人的才能或品德出眾,閃耀著光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蠟壇相關的成語,如“蠟燭有心,也怕黑”、“蠟燭照亮別人,卻毀滅了自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技術真是蠟壇一般,每次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
2. 初中生:她的英語成績一直都是班級的蠟壇,其他同學都很羨慕她。
3. 高中生:他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成就已經達到了蠟壇的地步,將來一定能有很大的發展。
4. 大學生:他的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都是蠟壇一般,是我們團隊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