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啰唆唆
成語(Idiom):啰啰唆唆
發音(Pronunciation):luō luō suō s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或做事冗長、瑣碎、不簡潔,缺乏條理和重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啰啰唆唆是由兩個相同的詞語組成的成語,表示說話或做事冗長、瑣碎、不簡潔,缺乏條理和重點。形容一個人說話啰嗦、羅嗦,總是拖泥帶水,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思,或者形容一個人做事情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不干脆利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或做事情的方式不夠簡潔明了,冗長繁瑣,沒有重點。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文學作品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德充符》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莊子和德充符的對話。德充符問莊子:“人有啰啰,人有唆唆,人有舒舒,人有促促,人有咄咄,人有戾戾,人有詭詭,人有悖悖,人有吹吹,人有吹吹,人有雕雕,人有雕雕,人有啰啰唆唆,人有啰啰唆唆,人有啰啰唆唆,人有啰啰唆唆,人有啰啰唆唆。”莊子回答說:“啰啰唆唆,啰啰唆唆,是言不信也;舒舒促促,是言有情也;咄咄戾戾,是言有力也;詭詭悖悖,是言有辯也;吹吹雕雕,是言有文也。”故事中的“啰啰唆唆”被用來形容說話不真誠、不可信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啰啰唆唆是由兩個相同的詞語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啰啰唆唆,總是繞圈子,讓人聽得煩躁。
2. 這個問題不需要啰啰唆唆,直接回答就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啰啰唆唆”與說話冗長、瑣碎、不簡潔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說話時一直重復“啰啰唆唆”,讓人覺得非常煩躁,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例如“嘮嘮叨叨”、“絮絮叨叨”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啰啰唆唆,我都快睡著了。
2. 初中生:他寫作業啰啰唆唆,總是一點一點的,慢得要命。
3. 高中生:她說話啰啰唆唆,總是繞來繞去,不直接說重點。
4. 大學生:這篇文章寫得啰啰唆唆,沒有條理,讓人看得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