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葦
成語(Idiom):朽葦 (xiǔ wěi)
發音(Pronunciation):xiǔ wě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無能或無用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朽葦是指干枯腐爛的蘆葦,代表了無能或無用的人或事物。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品行低劣,能力不足,或者事物的質量差,沒有實際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能力或者行為很差勁,或者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沒有實際價值或效果不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朽葦的典故起源于《左傳·成公二年》:“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雇傭了一個木匠,希望他能雕刻一根朽木,但木匠告訴他,朽木已經干癟腐爛,無法再雕刻。同樣,這個人又想用糞土做墻,但土質太差,無法用來修建穩固的墻壁。從此,朽木和糞土就成了形容無能或無用的事物的代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說話不負責任,就像朽葦一樣,一點用處都沒有。
2. 這個產品質量太差了,簡直就是朽葦一樣的存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朽葦”想象成一根干枯腐爛的蘆葦,以此來形象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比如“無能為力”、“一文不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他的作文就像朽葦一樣,一點點用都沒有。
中學生(13-18歲):那個學生平時不學習,成績很差,簡直就是個朽葦。
大學生(19歲及以上):這個項目根本就沒有實際價值,投資進去簡直就是朽葦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