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準
基本解釋
(1).方形鼻子。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夢幻·傳聞之甚》:“有金甲繡衣者,擁一神人,方準豐下,雙瞳如電。”
(2).方形帽飾。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士階條例》:“擬俊士帽則用方巾,或緞或紬,皆用烏色,前安白玉方準一塊。”
成語(Idiom):方準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zhǔ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準確無誤,毫無差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準是由“方”和“準”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方”表示正直、正確,而“準”表示準確、無誤。方準指的是做事情準確無誤,毫無差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準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或工作態度非常準確,沒有任何錯誤或瑕疵。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件事情的執行過程非常精確,沒有出現任何偏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魏書·卷四十七》中。據說,魏晉時期的官員郭璞在擔任臨海縣丞時,他的工作非常認真細致,每天都會仔細檢查各項工作,確保沒有任何差錯。他的工作態度讓人們非常欽佩,后來就形成了“方準”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準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計劃總是方準無誤,從來沒有出過差錯。
2. 這個工程的設計方案非常方準,一點偏差都沒有。
3. 她的判斷力非常準確,每次都能做出方準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方準”聯想為一個人在使用尺子測量東西的場景。這個人非常認真地將尺子放在物體上,確保測量的結果準確無誤,沒有任何差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或書籍,了解更多關于準確性和正確性的知識。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精確無誤”、“一絲不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作業寫得方準,沒有錯別字。
2. 初中生:老師批改我的試卷時說,我的答案都很方準。
3. 高中生:在進行科學實驗時,我們必須要保持方準的態度,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4. 大學生:在進行研究時,我們需要方準的數據來支持我們的論點。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保持方準的工作態度,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