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閑言長語
發音(Pronunciation):xián yán cháng y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無關緊要、瑣碎的話語或長篇大論的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閑言長語是形容一些無關緊要的、瑣碎的話語,或者是指一些冗長的言辭。它強調了言辭過多、無關緊要,有時也帶有一定的貶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一些喜歡說長道短、無聊話的人,或者用于批評那些說話啰嗦、羅嗦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閑言長語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據傳,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公叔痤經常說一些長篇大論的話,而這些話往往無關緊要。因此,人們就用“閑言長語”來形容他說話啰嗦、羅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閑言長語是由三個詞組成的,每個詞的意思分別是“閑”、“言”和“長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喜歡閑言長語,讓人聽起來非常厭煩。
2. 不要聽他的閑言長語,專心做自己的事情就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閑言長語”分成三個部分記憶,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比如,將“閑”聯想成“無關緊要的事情”,將“言”聯想成“說話”,將“長語”聯想成“冗長的言辭”。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閑言長語相關的成語,比如“長篇累牘”、“羅嗦”等,可以進一步豐富對于言辭冗長、無關緊要的表達方式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老是說些閑言長語,我都聽不懂。
2. 初中生(13-15歲):別聽他的閑言長語,浪費時間。
3. 高中生(16-18歲):老師總是說些閑言長語,讓我們很煩。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不要浪費時間聽那些閑言長語,專注于學習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