詆訿
詆訿(dǐ fǎng)
發音:dǐ fǎng
基本含義:指謾罵、諷刺、嘲笑別人的言辭或行為。
詳細解釋:詆諷和譏笑是詆訿的主要特點。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以言辭或行動對他人進行諷刺、嘲笑或謾罵的行為。它強調了不尊重和不友善的態度。
使用場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詆訿來描述一個人嘲笑、批評或諷刺另一個人的行為或言辭。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低他人或表達對他人不滿的情況。
故事起源:詆訿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根據史書記載,詆訿最早出現在北魏時期的《魏書·孝文紀》中。當時,北魏孝文帝對一名官員的行為表示不滿,因此使用了這個成語來批評他。
成語結構:詆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第一個字“詆”表示謾罵、諷刺,第二個字“訿”表示諷刺、嘲笑。
例句:
1. 他經常用詆訿的話語來傷害他人的感情。
2. 她的諷刺和詆訿讓他感到非常受傷。
記憶技巧:記住詆訿的發音和基本含義可以幫助你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你可以將“詆”讀作“dǐ”,它的發音與“低”相似,可以讓你想起詆訿是一種貶低他人的行為。而“訿”讀作“fǎng”,它的發音與“諷”相似,可以讓你想起詆訿是一種諷刺、嘲笑的行為。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詆訿類似的成語,如“嘲諷”、“譏笑”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詆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用詆訿的話來嘲笑我,讓我感到很難過。
2. 初中生:他的諷刺和詆訿讓整個班級都對他感到厭煩。
3. 高中生:在網絡時代,許多人用詆訿的言辭來攻擊他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詆訿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