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風
基本解釋
(1).指《詩經》國風中的《周南》、《召南》。《詩·周南·關雎詁訓傳》“毛詩國風” 唐 陸德明 釋文:“國者,總謂十五國;風者,諸侯之詩。從《關雎》至《騶虞》二十五篇謂之正風。”《詩大序》“至于王道衰,禮儀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 唐 孔穎達 疏:“王道衰,諸侯有變風;王道盛,諸侯有正風。”參閱 清 姚際恒 《詩經通論·國風》。
(2).謂純正的民歌。《呂氏春秋·古樂》:“惟天之合,正風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 畢沅 注:“ 趙 云:‘言八方之風,各得其正也。’” 陳奇猷 校釋:“ 趙 説是,下文‘熙熙凄凄鏘鏘’即形容正風之音。”
(3).純正的風氣。 毛澤東 《事情正在起變化》:“現在是黨外人士幫助我們整風。過一會我們幫助黨外人士整風。這就是互相幫助,使歪風整掉,走向反面,變為正風。”
成語(Idiom):正風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f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糾正錯誤思想和行為,樹立正確的風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正”指的是正確、端正,而“風”指的是風氣、社會風尚。正風的含義是指糾正錯誤的思想和行為,使之變得正確,并且樹立起正確的風氣和社會風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風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改正不良風氣、樹立正確道德觀念的行動。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教育、政治、社會等,強調糾正錯誤、倡導正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風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國家,由于統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迷失,社會風氣變得混亂不堪。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國王決定派出一位賢明的官員,去糾正錯誤的風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位官員經過努力,成功地糾正了錯誤的思想和行為,使社會恢復了正常秩序,人民也重新獲得了幸福和安寧。正風這個成語就是由這個故事衍生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正風”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正”是形容詞,表示正確、端正的意思;“風”是名詞,表示風氣、社會風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努力正風育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 政府應該加大力度,加強輿論引導,積極正風反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正風”聯想成一位英雄豪杰,他挺直了腰桿,正義的風在他的身后吹拂,他用正確的行為和思想糾正了錯誤,樹立起了正確的風氣和道德觀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正風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風俗習慣和社會道德觀念,以及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你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正風相關的成語,如“正直無私”、“正義凜然”等,以豐富你的詞匯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正風育人,不能說臟話。
2. 小學生:我們班級開展了正風活動,每個人都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3. 中學生:作為學生干部,我要帶頭正風肅紀,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 大學生:大學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樹立正風正氣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