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鏡
基本解釋
照世的鏡子。言能借以照察世相,知所鑒戒。 明 范濂 《云間據目抄·潘允哲》:“余故重惜公,且以公為世鏡也。”
成語(Idiom):世鏡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j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世界是一個鏡子,人們的言行舉止反映出自己的品德和修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喻人的言行舉止可以反映出其品德和修養水平。世界就像一面鏡子,反射出每個人的真實面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教育和勸誡的語境中,用來告誡人們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及對他人的言行進行正確的判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人間世》記載了一個關于世鏡的寓言故事。故事中,莊子告訴他的弟子,世界就像一面鏡子,人們的言行會在這面鏡子中得到反映,因此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世鏡是一個名詞短語,由“世”和“鏡”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舉止真是世鏡,彰顯出他高尚的品德。
2. 世鏡照人,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世界想象成一個巨大的鏡子,人們的言行舉止就是在這面鏡子中得到反映的。可以通過想象自己站在這面鏡子前,觀察自己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言行舉止”、“以身作則”等,深入理解言行與品德的關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我們的言行舉止就像一個世鏡,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
2. 初中生:我覺得世界就像一面世鏡,人的行為會影響到自己和他人。
3. 高中生:在社會中,我們的言行舉止就像一個世鏡,反映出我們的品德和修養。
4. 大學生:世界就像一面世鏡,我們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系和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