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衞
基本解釋
守門的警衛。《漢書·王莽傳上》:“虎賁為門衞,當出入者傅籍。”《南史·蕭摩訶傳》:“ 陳 軍盡潰,死者五千人。諸門衞皆走。” 魯迅 《書信集·致增田涉》:“即分配奴隸擔當門衛。”
成語(Idiom):門衞(mén wèi)
發音(Pronunciation):mén w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門衛、門房,指守衛門戶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門衞”源自古代官府、寺廟等機構門前的守衛人員。他們負責看守門戶,維護秩序,以及控制出入。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值得信賴、嚴守崗位、忠誠盡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守衛崗位的人員,或者指責某人不夠盡職盡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門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當時有一個叫楊憲的人,他非常勤奮盡責,一直守衛著城門,不曾間斷。有一天,楊憲突然生病了,但他仍然堅持守衛城門,直到最后一刻才離開。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忠誠,就用“門衞”來形容守衛崗位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門”和“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守衛著這個公司的大門,真是個忠實的門衞。
2. 這個圖書館的門衞非常嚴格,不允許任何人擅自進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門衞”聯想成一個守衛著門戶的人,形象地表達了成語的含義。可以通過想象一個守衛著大門的人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門衞相關的成語,如“門可羅雀”、“門當戶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門衞叔叔每天都守衛著學校的門,保護我們的安全。
2. 初中生:這個小區的門衞很嚴格,不讓陌生人進入。
3. 高中生:他一直守衛著籃球隊的門,是個忠誠的門衞。
4. 大學生:我每天都要經過校門,看到門衞叔叔都會打個招呼。
5. 成人:在這個工地上,門衞負責管理出入,確保安全。